“鑒明則塵垢不止,止則不明也?!闭Z出《莊子·內(nèi)篇·德充符》,,其意思是當鏡子明亮光滑時,塵埃和污垢就不會停留在上面,反之,鏡子蒙上塵垢,就不會明亮,。鑒者,鏡也,,亦心也,。鏡若長明,則塵埃雖落而不滯,;心若常清,,則外擾雖至而不迷。
人之心鑒,,常為私欲所蔽,,為外物所染,若不勤加拂拭,,則塵垢日積,,終至昏昧。塵垢就是我們內(nèi)心的貪欲,,當這些“灰塵”蒙蔽了初心本心,,就難以心明眼亮,、時時明心、時時靜心,。正所謂,,“心不清靜,則思慮妄生,。思慮妄生,,則見理不明。見理不明,,則是非謬亂,。”因此,,為人為官,、行事處事當常常自省、克己,、存養(yǎng),,三者兼?zhèn)洌瑒t心鑒常明,、塵垢自止,。
自省者,察己之過也,。金無足赤,、人無完人。從政做人,,難免有閃失、有差錯,,但要成長進步,,離不開長期的自我反省、自我批評,、自我完善,。黨員干部嚴于自律、勤于自省,,就是要有“檢身若不及”的自覺,,經(jīng)常對照黨的理論、對照黨章黨規(guī)黨紀,、對照初心使命,,主動查找、勇于改正自身的缺點和不足,。自省如同照鏡子,,只有做到“常洗心者不染塵”,,將自我檢視作為一種時時處處的自覺,方能在修身正己中不斷淬煉黨性,、提升修養(yǎng),、完善自我。
克己者,,制己之欲也,。縱觀歷史,,很多為政者都能夠做到克己私欲,、慎獨慎微,心有所畏,、言有所戒,、行有所止,不貪公家和百姓一分錢,,得以青史留名,,浩氣長存??思褐?,就是在隱蔽無人知時,不放縱自身欲念,,不被外物誘惑,;在面對微小細節(jié)時,守住小事小節(jié),,明辨大是大非,,進而實現(xiàn)做人不逾矩、辦事不妄為,、用權(quán)不違規(guī),。從大庭廣眾到獨居無人、從關(guān)鍵要事到細枝末節(jié),,面對誘惑始終心存敬畏,、手握戒尺,堅持公私分明,、克己奉公,,方能為政清廉、取信于民,、贏得人心,。
存養(yǎng)者,養(yǎng)己之德也,。鏡明則物無遁形,,心明則事無隱情,。初心不會自然保質(zhì)保鮮,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塵褪色,,久不滋養(yǎng)就會干涸枯萎,。黨員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,不斷改造主觀世界,、加強黨性修養(yǎng),、加強品格陶冶,以先進為榜樣,、以楷模為標桿,,不斷提升自己??v觀一些違紀違法黨員干部,,往往不重視修身養(yǎng)德,不重視理論學習,,追逐名利而忘記初心使命,,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。唯有把立德修身,、廉潔自律作為一種崇高的價值準則確立在心里,,時常滋養(yǎng)心田,耕耘精神沃土,,擦拭鏡上浮塵,,才能做到處紛華而不亂、臨大節(jié)而不奪,,真正實現(xiàn)內(nèi)化于心,、外化于行。
至人之用心若鏡,,心不正必行不端,。面對紛繁復雜的誘惑,黨員干部當常常自省看清自我,、克己駕馭欲望、存養(yǎng)培育德行,,多一分冷靜與警覺,、少一些浮躁與盲動,心不為欲所動,、行不為欲所控,,真正做到鑒明則塵垢不止。